刚领回代理人资格证,谈一下我的考试经验,希望对后来人有所帮助。
首先,我认为专代考试并非坊间流传的那么恐怖,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也许是老生常谈,但只要功夫下到了,结果通常不会差。其次对于一个法律考试而言,对法条的理解是重中之重,由法律思想指导做题,尽量减少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,这样就会避免落入考试陷阱中;理解法条关键在于“抠字眼”,抱着似是而非、理解大概其意思即可的想法,到了考场上你会发现所有的选项都似曾相识,答起题来底气不足。其次,就应试而言,要重视真题的作用,因为真题最能体现出题人的思路,参透真题的人在考场上会看到熟悉的选项和句式,就像跟老朋友说话,虽然内容不尽相同,但大致的口吻和话题都是差不多的,这样就在考场上占尽了先机。
我是从09年3月底开始着手复习,开始看《审查指南》,每晚两个小时,大概两个半月才过完第一遍,感觉好枯燥。到了6月中旬,有一遍审查指南的基础上,再来看杨立老师的《历年真题解析》,这本书堪称专代考试的“红宝书”,我到7月份看完一遍,也是每晚两小时,边看解析边翻指南。在8月15号之前,我抓紧时间把《审查指南》又过一遍,这时间大概用了1个月。8月15号参加了北京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第二期基础班,在基础班和实务班的间隙把审查指南再看一遍,10月17号参加了北京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代理实务班,这些课程都是在双休日时候上的,一周7天都很紧张。后来我在10月15号从单位辞职在家全职复习考试,总共50天每天保证7小时,将培训讲义看了两遍,审查指南细看两遍,杨立真题一遍精读一遍查漏补缺,历年真题当练习做了三遍,之后就差不多上考场了。我认为这50天的集中复习是一次通过考试还是再考一年的决定因素之一,但我不建议大家都辞职全职考试,因为这样代价太大,毕竟考试不是体现工作能力的全部。
我的考试资料少而精,主要包括
《历年真题解析》我前后总共看了3遍,第一遍精读,因为解析中除了真题的答案,还有各题目所涉及到的法条、细则、指南和答题思路,内容全面、到位,看完解析再看指南,感觉不那么涩了,同时也能明白考试的大致知识点在什么地方,受益良多;第二遍也是精读,与消化基础班课程同时进行,加深理解,在这期间法条基本上可以背下来了;第三遍在冲刺阶段,把难点过了一遍,看的飞快。三遍看完,这本书基本上散了,看来以后还需要加强装订的质量。
《审查指南》我总共看了5遍,第一遍2个半月,第二遍1个半月不到,第三遍半个月,第四遍一星期,第五遍两天多点。看到后来,我感觉指南里面每句话说的都是有目的的,如果一个新手,只要把指南看透,直接上岗做流程一点儿问题都没有。指南不用背,读到随便说一个问题,十秒钟内能翻到对应的页,就算差不多了。
对于我来说,考试前参加培训班基本上是复习过程的一部分,是省时省力的捷径。但也许其他人觉得参加培训班没必要,找录音来听效果相同却更省钱,这个可能要分人来看,我觉得培训班一定要去现场,而且要竖着耳朵听,坐第一排,困了累了喝红牛。培训班是我综合了多方面意见选定的,北京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开设前后两个相同的基础班,一个7月一个8月,其中8月班更面向应试。基础
下载的资料大多是从博派网的考试论坛里找的,竹雪的相关法笔记对知识点法条概括的很全面,也很简练,复习到后面相关法基本上看的都是这个,反而考试指南上完整版本的法条没怎么去看。当时下载的真题去掉答案做日常练习用,02年到08年的真题在冲刺的最后十五天总共重复了3-4遍,在考试最后一晚,把07、08两年的评分标准背熟了才放心睡觉。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视真题,出题人不会年年都换,万变不离其宗,把握住出题思路才是王道啊。
回首考试的奋战过程,真的非常辛苦,不敢想象一次没考过再来一年是什么状况,奉劝大家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指望漏题、猜题,复习的过程一定要扎实,这样才能顺利通过考试。当然拿到资格证只是一个行业的从业准入证明,可以部分体现代理人的业务水平,增加当事人对代理人的信任度,但拿到证并不代表能够立竿见影地得到多少利益,所以还需用平常心来看待考试,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本身的水平。最后祝大家2010年考试顺利。
李翀
2010.4.23